在遼寧營口鲅魚圈的渤海之濱,山海廣場以 “山、海、林、泉” 交融的獨特景致,成為當地文旅版圖中極具代表性的地標。廣場上矗立的渤海明珠觀景臺,可將壯闊海景盡收眼底;綿延的木棧道串聯起沙灘與綠植,是游客漫步休閑的優選之地;每到夏季,音樂噴泉與燈光秀交織,更讓這里成為夜間游玩的熱門去處。隨著山海廣場游客量逐年增長,周邊依托景區發展起來的農家院,逐漸成為游客體驗鄉村風情、品嘗特色美食的重要選擇。而農家院網站推廣,正成為連接山海廣場景區流量與農家院經營需求的關鍵紐帶,既為本地經營者拓寬發展路徑,也為民生增收注入新動能。
從當地經營現狀來看,山海廣場周邊的農家院多以 “海鮮家常菜”“庭院式住宿” 為特色,憑借貼近景區、性價比高的優勢,吸引了不少家庭游客與背包客。但多數農家院仍依賴線下口碑傳播與游客到店咨詢,存在宣傳渠道單一、客源覆蓋范圍有限的問題 —— 尤其在旅游淡季,客流量波動明顯,經營穩定性難以保障。此時,搭建并推廣專屬的農家院網站,恰好能打破地域與時間的限制,讓更多潛在游客提前了解農家院的特色服務,為經營注入持續活力。
對于農家院經營者而言,網站推廣是展示特色、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。在網站設計中,可通過 “特色菜品” 板塊,以高清圖片搭配文字介紹,展示鲅魚圈本地的海鮮燉菜、農家小炒等招牌美食,突出食材 “新鮮直采”“家常風味” 的優勢,讓游客未到先饞;“住宿環境” 板塊可呈現庭院景觀、客房布局、設施配置等內容,強調 “溫馨舒適”“便捷實用” 的特點,打消游客對住宿條件的顧慮;“周邊游玩” 板塊則能聯動山海廣場景區,推薦 “廣場觀海 + 農家院用餐”“海邊日出 + 鄉村體驗” 等組合行程,增強游客的出行意愿。此外,網站還可設置在線預訂、電話咨詢、游客評價等功能:游客提前預訂可鎖定房源與餐位,經營者也能提前規劃食材采購與服務安排,實現供需兩端的高效對接。
從服務民生的角度出發,農家院網站推廣還能帶動周邊居民就業與增收。一方面,網站的搭建、維護、內容更新需要專業人員,可吸納本地有計算機基礎的年輕人從事運營工作;另一方面,隨著網站推廣帶來的客流量增長,農家院對服務人員、食材采購、清潔保潔等崗位的需求會相應增加,為周邊居民提供更多靈活就業機會。例如,部分居民可將自家種植的蔬菜、養殖的家禽供應給農家院,形成 “農家院 + 本地農戶” 的合作模式,既豐富了農家院的食材來源,也讓農戶的農產品有了穩定銷路,實現 “一戶經營,多戶受益” 的民生效益。
在農家院網站推廣過程中,還需注重內容真實性與用戶體驗,避免使用夸大宣傳類表述。可結合山海廣場的旅游熱點,策劃季節性推廣活動:春季推出 “海邊踏青 + 農家野菜宴” 專題,夏季主打 “夜間觀海 + 海鮮燒烤” 套餐,秋季圍繞 “海鮮豐收 + 鄉村采摘” 展開,冬季則側重 “暖冬家常菜 + 周邊溫泉” 組合,通過差異化內容吸引不同季節的游客。同時,優化網站的移動端適配功能,方便游客在出行途中隨時查閱信息;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分享網站鏈接與農家院實拍視頻,借助短視頻傳播的熱度擴大影響力;收集并展示真實游客的評價,以口碑效應提升網站的可信度與吸引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農家院網站推廣并非單一經營者的 “單打獨斗”,也可探索 “抱團發展” 模式。例如,由當地文旅部門或行業協會牽頭,整合山海廣場周邊多家優質農家院資源,搭建 “鲅魚圈山海廣場農家院聯盟” 網站,集中展示各家特色,形成規模效應。這種模式既能避免單個農家院推廣成本過高、競爭力不足的問題,也能為游客提供更多選擇,提升鲅魚圈農家院的整體品牌形象,進而帶動區域旅游經濟發展。
綜上所述,營口鲅魚圈山海廣場周邊的農家院網站推廣,不僅是經營者拓展客源、穩定經營的現實需求,更是帶動本地民生增收、促進景區與鄉村協同發展的重要路徑。通過網站這一線上平臺,將山海廣場的濱海魅力與農家院的鄉村風情緊密結合,既能讓游客獲得 “觀海 + 休閑” 的優質體驗,也能讓地方資源轉化為經濟與民生雙重效益,為鲅魚圈文旅產業的持續發展注入溫暖而強勁的動力。